冬日,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阡陌縱橫的郊野里一派朝氣盎然。綠油油的萵筍、白菜、花椰菜……長勢喜人。菜農擼高袖子,采摘曾經成熟的蔬菜。用不了多久,這些來自云南中部小城的新穎蔬菜將“乘坐”中老鐵瀾湄快線,被送往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地,端上消費者的餐桌。通海縣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出產,其蔬菜種植已有2000多年汗青,次要以大白菜、甘藍、芹菜、花椰菜、蘿卜等為從。受益于得天獨厚的天氣前提,通海縣連系杞麓湖和市場成長的需要,水肥一體等根本設備配套,蔬菜財產正朝著組織化、規模化、尺度化、數字化、品牌化等標的目的不竭邁進。“2023年全縣種植蔬菜面積28。68萬畝,產量115。46萬噸。此中,約30%出口到東南亞及中東等地域,占云南省農產物出口三分之一以上。”通海縣副縣長王華明說。
正在通海縣楊廣聰慧農業小鎮萬合進出口無限公司冷庫,采摘后的蔬菜顛末預冷、分揀、稱沉、包拆……被拆上了印有“中國鐵”字樣的冷鏈集拆箱。“我們目前外銷的蔬菜有西蘭花、西紅柿、白菜、甜莢豆等十多個品種。每天的發貨量有100噸擺布。”萬合進出口無限公司總司理張胥胥引見,跟著中老鐵國際貨色列車的開行,中老鐵出口冷鏈國際運輸邁入常態化階段,蔬菜運輸體例大部門曾經從公運輸轉為鐵運輸。現在,添加出口品種和銷量,進一步帶動本地群眾增收致富。
據領會,目前正在通海縣處置蔬菜進出口商業的企業有37戶,每年縣外到通海加工集散的蔬菜達80萬噸。王華明暗示,下一步,通海將持續充實闡揚區位、資本、財產根本劣勢,借幫中老鐵的嚴沉機緣,持續推進通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成長。